Hong Kong Open撫今追昔五十年


@劉兆生 - 2008/10/06

Image Credit: Unsplash
  Image Credit: Unsplash

香港高爾夫球有超過百年的歷史,而舉辨世界級高爾夫球公開賽的歷史亦有五十年。每年一度的Hong Kong Open,從1959年開始未曾間斷過,到今年剛好是第五十屆,亦是冠名瑞銀的第三屆。比起日本、南韓、新加坡、台灣、泰國和印度等國家還要早,中國公開賽才只得十四年歷史。

更難得的是,Hong Kong Open這賽事,在世界高爾夫歷史上實在負起過一點催化作用,因為它是多位世界冠軍級球員跳上世界舞台的彈床。贏得Hong Kong Open的球手再奪世界各地major冠軍的多達九人,不容小覷。

演變成多功能大型活動

回顧1959年1月31日至2月1日(當時只有兩天)由〈南華早報〉以1000鎊贊助的第一屆Open Golf Championship of Hong Kong在粉嶺球場舉行,當時報道稱為「揭開香港體育歷史新一頁(New Page In Sporting History of H. K.)」,冠軍是來自台灣、當年只有二十二歲、現今全球稱之為「Mr. Lu」的呂良煥先生。他從港督柏立基(Sir Robert Brown Black, 1906-1999)手上接過Slazenger盃及300鎊獎金,港督表示希望該賽事能每年舉辨下去。

轉眼五十年,用滄海桑田來形容香港也許帶點唏噓,但事實上,在柏立基管治期間,數以千計難民湧到香港,令他不得不向英廷批准推出新的房屋制策,而新界衛星城市發展迅速,可以說是其延續。今天他若能在粉嶺球場打球,近觀遠眺幢幢的高樓大廈,五十年前怎會預料到?還有,在他任內,香港經歷過「樓下閂水喉」的制水日子,筆者想不出那時候怎來水灌溉球場?抑是球場暫停開放?箇中真相,有待有識之士賜教矣。

說回高爾夫球賽,歷史悠久的當然有其優良傳統。高爾夫球賽事發展至今,雖說已演變成是個多功能大型活動,同時集比賽競技、國際交誼、商品推廣、顧客招徠、商務應酬、慈善籌款和甚至親子教育等於一身,但在盛行高爾夫文化的西方國家中,主辦城市亦會把球賽打造成猶如小型嘉年華會,不忘當地打球和不打球的市民,讓他們都能一起享受一個歡樂的周六日,猶如繼馬術後來個迷你單項奥運會,充份表現出高爾夫是屬於每位市民的。在這方面,過去兩年來,UBS是做得很出色。

梁文沖成華人奪標希望

入場觀眾可各適其適,全程跟足偶像球星有之,選定最有利位置靜坐着觀賞亦可,圍在果嶺旁分享球手推球進洞時的喜悅更佳。一家大小也可在小賣亭下邊嚐熱帶凍飲,邊欣賞大熒幕直播,偷得浮生半日閒,難得共敘天倫。那邊廂,老外亦無分國籍,三數知己,手執冰凍啤酒杯,大談打球心得,開懷暢飲。

今天,在城中愈來愈多中產人士熱愛打高爾夫球之際,能藉着高爾夫球賽讓港人逐漸欣賞到高爾夫文化背後的優良傳統,香港才稱得上是高球國際都會,值得香港人驕傲,有別於內地蜂擁興建球場,只懂借高爾夫為名大搞房地產業謀利。

是次UBS Hong Kong Open將於下月20日至23日在粉嶺舉行, 雖然最後參賽球員名單還末正式公布,相信上屆冠軍謙民尼斯(Miguel Jimenez)應可回來衛冕,而今年成熟了不少的中國球手梁文沖,更是華人重演Mr. Lu五十年前奪標歷史的希望。(完)


#####

本文原刊於《信報》,現經作者修訂重刊。

[ #文化 ]




cc logo BY-NC-ND | Attributions @劉兆生 Terms

Author @劉兆生 herein proclaims all rights to this article and related contents and thus publishes expressly the sai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licence which allows for sharing with attributions while restricting commercial usage and modifications. In conjunction, Author introduces images, illustrations and other media elements which may individually be on their own different terms.